(相关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达到20.4%,较3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最高。伴随毕业季的到来,青年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我国的很多大城市聚集了全国相当一部分高等教育资源,还成为青年就业的优先选择。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城市青年就业吸纳能力,至关重要。
当前,大城市就业吸纳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内涵式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整体就业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加之青年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峰期,导致青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进步在对中低技能岗位产生替代效应的同时,也创造出人工智能等高技能岗位和外卖骑手等低技能岗位,而青年大学生就业意向、高校人才知识结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供需错配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失业。此外,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所引致的摩擦性失业也是导致青年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大城市青年就业难题呢?
其一,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关键基础,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是推动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应坚持把工作重心聚焦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提升公共教育质量、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途径,激发大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实现扩大内需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效衔接,为青年就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二,经营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实现大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城市应提高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以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内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
其三,供需匹配是影响青年就业的因素之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破解大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两难的重要路径。大城市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工会、高校等多主体作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青年搭建更多的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平台,同时还应该为求职青年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求职经验分享等就业服务和指导。 (作者:李国正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