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当地时间4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称,全球首款口服粪便微生物药物Vowst(SER-109)获批。据介绍,Vowst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Seres Therapeutics(Nasdaq: MCRB,下称“赛瑞斯”)研发,主要用于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18岁以上成人艰难梭菌感染(CDI)复发预防。
(资料图)
据悉,这是FDA批准的第一款口服粪便微生物组疗法,赛瑞斯解决了患者不必再忍受从肛门塞入药物的难堪与不便。根据赛瑞斯官方发布的新闻稿,该药预计于今年6月正式上市。
Vowst由筛选后符合相关标准的健康人士捐赠的粪便制成,粪便经乙醇处理过后,剩下厚壁菌门菌种的纯化细菌孢子。口服摄入后,这些孢子会在肠道和结肠中响应肠道胆汁酸而发芽,重新定殖肠道微生物群,并缓解CDI的症状。Vowst是美国批准使用的第二款粪便微生物群药物,2022年11月30日,FDA还曾批准了首个粪便微生物群药物Rebyota,该药物同样由粪便捐赠制备而成,为直肠给药。
FDA公告显示,Vowst的给药方案是每天口服一次四粒胶囊,连续服用三天。在当地时间4月27日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赛瑞斯披露Vowst的价格为每疗程1.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
赛瑞斯是一家微生物疗法平台公司,创立于2010年,致力于开发针对严重疾病的新型微生物疗法。2021年7月,赛瑞斯和雀巢健康科学达成协议,共同将Vowst在美国和加拿大商业化。双方签署的协议显示,雀巢健康科学将向赛瑞斯支付1.7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承诺提供高达50%的商业利润。此外,根据交易条款,赛瑞斯现在还有资格获得Vowst批准触发的1.25亿美元付款。
图片来源:赛瑞斯官网
资料显示,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的细菌。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服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后,可能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而艰难梭菌则可能利用已被抗生素破坏的微生物群或免疫系统功能不佳的人,在拥有足够生长空间的情况下迅速繁殖。一旦感染建立,艰难梭菌释放的毒素会使肠道内壁发炎,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腹泻(可能危及生命)、发烧和腹痛。
CDI通常会多次感染,即恢复后还可能会再次感染,这种情况称为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每次感染都会增加额外复发的风险,并且rCDI的治疗选择有限。粪便微生物群的管理被认为有助于肠道菌群的恢复,以防止CDI的进一步发作。”FDA称。
FDA指出,CDI已成为美国最常见的医疗相关感染之一,每年导致15000至30000人死亡。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例CDI患者,其中包括15.6万例rCDI。
在赛瑞斯发布的新闻稿中,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助理教授Carl Crawford表示,复发性难培菌是一种危及生命与常常使人逐渐衰弱的疾病。目前单靠抗生素治疗通常不能完全解决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这是导致rCDI的根本原因。
此外,rCDI也给美国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每位患者每年与rCDI相关的平均成本约为4.3万美元。
而在赛瑞斯公布的一项针对rCDI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Vowst显示可减少八周的CDI复发,大约88%的个体在治疗后八周内无复发,而接受安慰剂的参与者为60%。此外,在治疗后六个月,79%的Vowst组被证明没有复发,而安慰剂组为53%。
不过,由于是从粪便中提取的药物,FDA亦在公告中提示,尽管对捐赠者和捐赠的粪便进行了一组可传播病原体测试,但Vowst仍可能存在传播传染原的风险以及可能含有食物过敏原,目前Vowst因食物过敏原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尚不清楚。
Vowst获批后,赛瑞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沙夫(Eric Shaff)称,这对患者和赛瑞斯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事实上,Rebyota和Vowst的灵感均来自于一种古老的技术——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s,FMT),即严格采集健康的人类粪便,将其中的功能性菌群通过结肠镜检查、灌肠或药物的方式移植到病人体内。1958年,美国医生Eiseman及其同事用健康人的粪便灌肠成功治疗了4例严重的伪膜性肠炎患者,开启了西方现代医学利用粪便治病的新篇章。1978年,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被发现是伪膜性肠炎的主要病因,粪便菌群移植治疗难治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价值才逐渐得到重视。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多国的重视。2007年和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欧盟相继推出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etaHIT)。2016年,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宣布启动新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MI)。2023年4月27日,据《文汇报》报道,中国首家FMT(肠菌移植)医学中心揭牌,将由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根本集团仕承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四方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