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这一天是大唐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之一。这一天,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自己的一众亲信,埋伏在唐宫城玄武门附近,一举射杀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因发生于玄武门,史称这一事变为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就是秦王集团和太子集团的一次生死较量,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阴谋。由于李世民一方准备充足,李建成一方疏忽大意,最终让李世民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央。后来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成了大唐的唐太宗。
这位皇帝的上位方式虽然不太正经,但其在位时期的贞观之治却让后人兴叹。大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由此一变奠定了基石,为日后的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提供了诸多参考。
(资料图)
不过玄武门之变,虽然李世民取得了完胜。但是在发动这场事变前,我们的唐太宗还是有些犹豫。在《旧唐书·张公谨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说是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并无绝对的胜算,一直犹豫不决,所以便找人来占卜吉凶。
而就在此时,张公瑾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拿起占卜用的龟壳往地上一扔说道:遇到了疑难的事情可以占卜看看干还是不干,而眼下的事并无疑难。如果占卜结果不吉,难道我们就不干了吗?李世民一听如遇柳暗花明,觉得张公瑾说得极是。
听了张公瑾的话,李世民这才放下了彷徨的心,决定大干一场、殊死一搏。于是这才有了李世民与亲信的计划,才有了玄武门血腥的一夜,也才有了唐太宗的后来。
而张公瑾为何人也?此人本是王世充麾下的低级官吏,后来和崔枢一起投降了唐朝。初来唐朝,张公瑾依旧是默默无闻。但是后来在在徐世勣、尉迟恭的引荐下,他被李世民召入了秦王府。李世民因为和太子李建成及李元吉兄弟不和,向张公瑾求取自保之策。张公瑾的回答让李世民很满意,从此对他越来越器重。
就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最后一刻,李世民仍在犹豫不决,可能还有点想要逃跑的意思。幸好张公瑾及时走了进来,一番冲动的言语最终打破了李世民的犹豫。于是当即带着亲信埋伏于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亲信闻讯赶来,又是张公瑾关闭大门将冯立等挡在了大门外,最终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完胜。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瑾可谓功不可没。虽然只是细节上的功劳,但是却是关键性的,直接关系到了玄武门之变的成败。可以说要不是张公瑾,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了。所以玄武门之变后,张公瑾升为左武侯将军,被封定远郡公。
李世民登基后,张公瑾备受重用,后与李靖征讨并平定东突厥后,进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翻阅历史,其实张公瑾并无什么大战功,只跟随李靖打败东突厥一役可称大功。但即便如此,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张公瑾排名第十八,位在程咬金、秦琼等之上。
可见,这种殊荣多半来自玄武门之变。若无张公瑾,或许大唐的历史将缺少了李世民的身影。只是张公瑾运好命不长,39岁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张公瑾去世后,被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乃有功之意。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又改封他为郯国公。654年(永徽五年)唐高祖又追赠张公谨为荆州都督。这些死后的殊荣,也足见张公瑾在李世民父子心中的地位,他是有恩于秦王一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