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晨露
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出版人的使命”为主题,昨天下午,2023上海书展行业高峰论坛在友谊会堂举行。今年,进一步面向全国办展的上海书展,吸引了全国出版业头部企业、领军人物,首次举办的行业高峰论坛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大局为指向,被与会业界人士认为“恰逢其时”。
【资料图】
深化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
提到文化传承发展,出版人想到什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提到近期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中信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炜分享了与《长安三万里》同步出版的《长安诗选》等系列图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则提及令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倾倒的一首唐诗《独坐敬亭山》,读到这首诗的法语译本让这位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与中国学者董强合著《唐诗之路》。在阚宁辉看来,敬亭山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正如出版和阅读一样,因为有“独坐”的坚守与韧性,才有“相看”的共鸣与美好。所谓“传世”精品,除了在时间维度上的传之世代,也要有空间维度上的传之世界,这正是出版人要肩负起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使命。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茅院生提出,探索建设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矢志追求,也催生了中国现代出版业。出版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立根”,强化主题出版价值引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铸魂”,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加强经典古籍的深度整理,立足融合发展,加快传统资源的活化利用;另一方面要聚焦中国道路,做好当代实践的理论总结,围绕“两个结合”,深化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
近年来,中国出版集团加强对学术价值高、历史意义大的重要典籍的深度校勘加工,杜绝附加值不高、低水平重复的整理,如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迄今出书近半。集团所属中华书局将先进技术与古籍内容深度融合,推进古籍数字化,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建成全国最大的整理本古籍资源数据库。在技术上,建设开发古籍整理及出版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上线OCR在线工具和“古籍整理数字化平台”。中国出版集团承担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全五编共计60多卷、300多册、1.1亿多字,时间跨度180多年,目前第一至第三编37卷、195册、6190万字正式出版发行,第四、第五编也已报审。
呈现历史质感和当下新鲜感
围绕“从推陈出新到守正创新”,徐海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进入创新时代。首先是工具创新,用现代的出版方法、现代的创作方法和现代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其次要把更多的精力、资金和资源,集中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创建现代文明。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焕新中,要以优质的产品更好地呈现‘历史的质感’和当下的‘新鲜感’。”陈炜分享了采用VR技术的《了不起的中华服饰》,开发可读、可听、可临摹、可收藏的数字内容藏品《叶嘉莹读诵纳兰词全集》,推出图书、色卡、系列短视频、色谱展、主题展产品的“中国传统色”项目等多个案例。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亦翔提出,出版人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打造精品、技术赋能、创新机制三个方面发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出版转化和推广普及,加强古籍整理出版特别是工程性出版的力度,打造新时代的高峰之作。
连续八年,点校本“二十四史”在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亮相,成就一段书展与书的佳话。今年,书展序厅以专区形式呈现《复兴文库》,世纪出版集团以“泱泱大国,皇皇巨观——中华经典文献世纪精品展”展示在敦煌文献、出土文献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领域的厚重积淀……正如陈炜所说,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一重大使命前,每一家出版机构和每一位出版人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