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内的旅游观光小火车。记者 康锦谦 摄
在四川众多水系中,沱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经的2.55万平方公里更是四川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域污染也逐年加重,沱江一度成为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痛定思痛,近年来四川打响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初,沱江16个国考断面“只有一个达标”,到“十三五”末转变为“只有一个不达标”,2022年已经实现了全流域达标。
谷雨前夕,《经济参考报》记者沿江而行,在四川境内沱江主要流经的德阳、成都、资阳、眉山、内江、自贡、泸州等7市采访调研,发现流域内一些新变化正悄然发生。
(资料图片)
源头治污
磷矿矿区变旅游景区
沱江的源头是四川德阳绵竹市海拔4984米的九顶山,在九顶山南麓山脚处,有一名为“清平镇”的小镇,曾是全国闻名的磷矿矿区,挖矿史长达半个多世纪,最多时矿工达上万人,如今这里已成为闻名的旅游小镇。
“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不必再提心吊胆了。”民宿老板谢芬昌告诉记者,过去镇上的大多数人都是矿工,她的丈夫和父亲也是,那些年,她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亲人们能平安回家。
走进“矿工主题民宿”的小院,矿车、轨道、十字镐等老物件一应俱全,一旁餐桌上还摆放着菜谱,写有“矿工餐”“矿工馒头”等菜品。谢芬昌说。2017年矿井封停后,一家人在政府引导下尝试做旅游接待,他们结合家庭经历,主打矿工主题。目前,她家的民宿共有8个房间,每年旺季时都被提前订满。
据清平镇镇长孟锐介绍,在这条“矿工创业街”上,由老矿工开的民宿有40余家,镇上还建设了“露营基地”“矿工社区”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超全镇人口的1/3。
这只是当地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包括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在内的“三磷”产业曾给沱江源头带来突出性污染问题。
记者在德阳什邡市穿心店磷石膏堆场看到,原先的堆场已被厚厚的植被所覆盖。该磷石膏堆场位于沱江上游支流石亭江岸,由于各方面原因,堆场时常出现渗漏、滑坡等情况,导致周边水质、土壤及石亭江总磷超标,影响沱江下游水质。
“我从小就看着这座‘土堆’,一点点地变成了一座山”,当地居民方坡今年36岁,小时候上下学每天都要经过这座磷石膏堆场,在他的记忆里,那就是一座“臭味大山”。
为破解磷石膏综合治理难题,2017年3月,什邡市投资1.9亿元,打响了以治‘膏’为主要内容的污染防治战役,一方面通过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有效推进什邡磷石膏“去库存”,另一方面采取削坡减压、两布一膜、雨污分流、渗滤液收集、覆土植绿、综合监管和管护等方式,实现磷石膏分层安全堆放。
据介绍,整治完成后,堆场周边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中总磷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堆场下游1公里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什邡石亭江出境断面由2017年Ⅴ类水质上升至2021年的Ⅲ类水质。
如今,困扰当地居民3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彻底得以解决。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磷石膏污染,茶叶商都不愿意来这里收茶叶,现在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过来收茶叶的商人渐渐多了。
小流域治理
减少面源污染入河
沿江而行,在被誉为“公园城市”的成都,记者漫步于占地数千亩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自然山水、几何图式的现代化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今年夏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
东安湖连通毗河,最终汇入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沱江。它的变化也是沱江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给你看,这是2020年7月以来东安湖变化的样子。”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工作人员王明斌展示了他收藏的施工航拍图。过去,东安湖小小的湖面像是一块积水洼地,水体较为浑浊,但经过三年治理,湖面和水体焕然一新。
“河湖分流、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是保证东安湖至清水质的三大‘法宝’。”成都市龙泉驿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吴祖敏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在规划建设之初,充分利用周边道路市政管网,对片区雨污水全面收集。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成再生水后补充河道生态基流,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流入附近河道。
由于实施了河湖分离,东安湖不受行洪影响,湖体水质得以保持清澈。
2021年,工作人员在东安湖中发现了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它的现身是对东安湖水生态环境转变的“认可”。此外,近两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普通鵟等珍稀鸟类相继出现在东安湖,被观鸟爱好者的镜头捕捉到。
在成都东南方向,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的小阳化河缓缓流淌,河边鸢尾等各种五彩斑斓的花儿随风轻轻摇曳,鱼儿在水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嬉戏。
“小阳化河是沱江水系阳化河干流的重要支流,河岸的花丛下就是我们的生态沟渠,能有效削减农田面源对小阳化河的污染”,小阳化河“技术河长”黄伟谈起生态沟渠净化水质原理时兴致勃勃。
黄伟告诉记者,附近的地表径流在经农田沟渠、生态沟渠、生态滞留池流入生态湿地时,已经进行了过滤介质和生态植物的多道净化和吸附,尾水在末端检测达标合格后才能排入小阳化河,如未达标将在被抽取的前端进行二次处理,直至尾端水质达标为止。
据了解,近年来乐至县已在童家镇、高寺镇、中天镇等地建设生态沟渠9条,通过生态塘、生态湿地、鱼塘尾水治理等方式对农业面源、生产生活面源进行处理,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入河风险,守护沱江水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
变“生态痛点”为“生态亮点”
浩浩江水一路向南,记者看到,沿江各地因地制宜,奇招频出,使“生态痛点”转变为“生态亮点”。
在眉山,一张手绘水系图,厘清了眉山市沱江流域两条重要支流的复杂水系状况。记者从当地干部杨曾的手绘水系图中看到,图中不仅绘有宝马、金马两条沱江支流,还有一排排的红字,“红字标注的是流域内的易发问题点”。
杨曾自信地告诉记者,这张流域图比现有的地图都精准,是他和同事们用时一个多月,一笔一笔地绘制出来的。据了解,由于金马、宝马两河流经地形复杂、支流繁多,为彻底摸清楚流域污染源情况,杨曾和同事带着无人机等设备,找来当地熟悉地理的群众做向导,用脚去丈量河道岸线。
在内江,“再生水厂”上就是市民休闲娱乐的“海绵公园”。从地面看,内江市东兴区谢家河再生水厂是一个绿树环绕的城市公园,可它的地下却“别有洞天”——城市污水经过地下再生水厂的处理后,变得干净、清澈,实现污水“再生”,从而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并改善水环境质量。
自贡市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改造为“复合绿道”。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河水清澈,微风徐徐,这里曾因工农业的发展成为“臭水沟”,如今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复合绿道,彰显着老工业城市自贡的发力转型。据介绍,修建后的釜溪河复合绿道成了景点,运营3年多来,“夜游釜溪”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余人次。
在“酒城”泸州市,沱江流经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后汇入长江。这里是沱江的终点,当地治水不敢有丝毫马虎。当地对沱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持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仅2022年,就对沱江流域开展联合执法19次、巡查291次。
这几年,泸州还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等方式,重拳出击解决了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污染的“老大难”问题,2017年玉带河摘掉“城市黑臭水体”帽子,公众测评满意度达97%,实现了由“生态痛点”向“生态亮点”的华丽转变。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还将持续推进沱江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力争到2024年底,通过落实实施方案,消灭一批差水,整治一批中水,巩固四川75%国控断面达到Ⅱ类的良好水环境格局,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小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记者 康锦谦 于江 成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