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常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近两个月,更是迎来一轮反常涨价。之所以反常,一是因为普涨,不同以往行情好时几种、几十种药材涨价,此轮价格上涨涉及几百种常用中药材;二是因为暴涨,以往中药材价格周期中,两位数的涨幅足以引起市场波动,近两个月,一些大宗药材翻番甚至数倍的涨价频频出现。
如此异常,值得关注和警惕。此番中药材价格普涨,有干旱等气候原因导致药材大幅减产,市场供应不足的因素;也有近几年滋补类中药材用量群体扩大,需求持续增加的因素。此外,中药材领域本身就有一定的周期性价格波动。但是,正常的市场供需情况发生变化,不至于引发如此大面积、大幅度的涨价。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今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同时,幕后有游资推手,恶意囤积药材、炒作价格。
从市场规律看,今年中药材价格上涨初期,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但市场越旺时,越要警惕游资火上浇油,因为投机行为影响的是中药材全产业链和全生长周期。同时,“简、便、验、廉”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药材价格离谱,市场供应紧缺,将伤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产业链上游,很多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短期价格飙升,容易引发药农揠苗助长,在药材未完全长成时就急于采挖出手,影响药材品质。同时,暴涨会造成药农盲目跟风种植,药苗、农资等种植环节各项成本跟涨,面积扩大、价格回落、成本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后,在供过于求时,“药贱伤农”将不可避免。
在产业链中游,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关键环节,中药材价格短期暴涨、普涨,将推高企业原料成本,而药品招标采购价格和终端价格短期内不会调整,从而造成药企经营生产成本过高,甚至亏本生产。
在产业链下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必传导至终端。有不少地方群众反映,抓一服中药价格已经翻番,这对长期服药的病患来说,无疑增加了负担。游资炒作还引起经销商囤积,不少企业反映,按照原来的供货合同,有钱也拿不到药材。
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应携手应对中药材异常涨价。在管理层面,一方面应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药材储备机制,对冲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应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约束引导中药材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供给层面,针对中药材目前相对粗放的产供销格局,既要扩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还要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作用,收集分析大宗药材原产地气候变化、种植成本、市场需求等相关大数据,及时发出预警提示信息,引导药农、经销商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库存,避免供需变化引起价格大起大落。(陈发明)